自然爱好者齐聚澜沧江畔寻觅“宝藏物种”
新华社西宁8月29日电(记者柳泽兴)初秋时节,位于澜沧江上游的尕尔大峡谷内碧空如洗、流水潺潺,看着以前只在纪录片中见过的红翅旋壁雀“闯”入自己的镜头,易逸瑜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短短3天的自然观察给她留下了太多惊喜。
易逸瑜来自湖南,是一位大学教师,教授风景园林专业,对植物研究颇有心得。“这里的高山、河流都很美,能来到这里,与其说我们记录自然,倒不如说是大自然在给我们上课。”易逸瑜说,“这里的一切都是生动的教材,我要把这次宝贵的经历带到课堂上。”
图为8月22日拍摄的高山兀鹫。新华社发(易逸瑜摄)
尕尔大峡谷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是澜沧江流域的重要保护区和生态屏障,峡谷内较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垂直植被分布带,涵盖多种三江源地区代表景观,不仅是雪豹和金钱豹同域分布的罕见区域,也是国际知名的观鸟胜地。
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尕尔大峡谷成为诸多自然爱好者的理想之地。日前,为期3天的2024囊谦自然观察节在这里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的30多名自然爱好者组成11支参赛队伍,与当地牧民向导合作,在规定区域内详细记录发现的每一种动植物的影像、分布地点、名称等信息,为三江源地区生态本底数据库提供和更新数据。
图为8月24日拍摄的尕尔大峡谷风光。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据了解,本次自然观察节由囊谦县委、县政府、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主办。自2016年以来,三江源地区已多次举办自然观察节,自然观察成为当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进行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
崔焱琳是复旦大学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来到三江源让她的梦想照进现实。“青藏高原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地区,这里的鸟种类相当丰富,我的目标是能看多少就看多少 。”崔焱琳说,仅仅一个上午,她就拍到了黑啄木鸟、白马鸡、青藏喜鹊,“远远超出预期”。
图为8月24日拍摄的白马鸡。新华社发(崔焱琳摄)
本次活动不但有长期热心自然观察的生态摄影“发烧友”、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师或研究生,更吸引着从事动植物研究的科研人员前来寻觅神秘物种——红斑高山蝮。
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三江源地区因海拔高、紫外线强度大、温度低等原因,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很低。2016年,科研人员在长江源头通天河流域成功发现高原蝮蛇新种,并将其命名为“红斑高山蝮”,但这种蛇还从未在囊谦被正式记录到。
该物种命名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史静耸这次带着团队一到囊谦就扎进了林场。到囊谦的第二天,他们就成功找到了红斑高山蝮,“发现的蛇健康状态良好,说明这里生态环境好,当地人的动物保护意识很强。”一位科研人员说。
图为8月22日拍摄的水母雪兔子。新华社发(王能玉摄)
据悉,本次自然观察节共提交自然观察记录1310条,记录到了兽类13种、鸟类81种、两栖爬行动物3种、植物299种,其中不乏马麝、猞猁、藏鹀、辐花等多种珍稀动植物。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国家公园团队负责人秦璇介绍,三江源地区持续举办自然观察节,一方面可以借助公众的力量,进行生物多样性的快速调查,通过定期持续的调查来评估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活动,培训当地牧民开展以社区为主体的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活动,形成可持续的社区保护模式。
责任编辑:文杰
2024-08-29 21:45:40
2024-08-29 10:55:00
2024-08-26 18:12:17
2024-08-22 12:07:23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