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国红——邯郸市丛台区展览路小学项目化学习案例
项目立项依据
背景依据
七十五载栉风沐雨,七十五载春华秋实。今年恰逢祖国75周年华诞,邯郸市丛台区展览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值形成爱国主义价值观和实践探索精神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应当引领学生追寻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理 论依据
义教新课标准明确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依据
基于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将语文要素融入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中。第二单元习作安排了写读后感,通过学习,学生已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和要领。口语交际部分安排了“怎么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课本剧准备和表演中深入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品质。四单元以“责任”为单元主题,安排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等篇目,引导学生牢记肩上责任,勇挑时代重任,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两个单元相结合,把二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在四单元进行了拓展延伸。
综合上述依据,五年级全体教师立足时事热点,结合学科核心知识,开启了一场以“最美中国红”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在一系列的跨学科融合活动中去了解、感受、体验中国的锐变,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澎湃的情怀,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品质,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课程目标
1.根据革命单元主题的学习,产生阅读相关书籍的兴趣。了解、学习革命 先烈和英雄人物的优良品德,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2.在掌握写读后感写法的基础上,学会应用联想、想象、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学习应用课文语言的基础上,把原文的故事情节加以延伸,将红色题材的课文改为课本剧,自编、自导、自演,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特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5.通过了解红军革命的历史,运用数学方向与路线基础知识和技能,手绘“漫漫长征路”作品,追寻红军足迹,感受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6.通过“红色主题”剪纸,在激发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对剪纸艺术的认识及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提升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7.通过对国家信息的介绍及在北京游览、购物的学习,学生通过视听、阅读短文,充分认识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感受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变化,了解前辈们付出的巨大努力,逐渐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热爱我们的祖国。
PBL核心素养目标
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了解并实践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责任感。
英雄崇拜与个人榜样:使学生了解并尊敬革命英雄人物,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身的品质发展。
文学表达与创作:学生能够创作与主题相关的诗歌、故事,或者绘画作品,展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跨学科综合能力:结合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于项目创作和表达中。
项目驱动问题
为什么“红”色是最美的颜色?让我们一起寻找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
项目实施
探寻一抹中国红
项目导入初期,班级内成立“中国红”追寻小组。学生观看立党、建 国等相关视频、老师们向学生推荐有关革命的相关书籍,分析文学作品中红色的使用和象征,如古典名著和革命文学中的红色,开展关于中国红色革命主题的读书分享会,撰写读后感。
遇见一抹中国红
各小组选择一种或几种形式(如绘画、剪纸、课本剧、实践活动等)创作以“中国红”为主题的作品。举办红色作品展览,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点亮一抹中国红
各小组选择一种或几种形式(如绘画、剪纸、课本剧、实践活动等)创作以“中国红”为主题的作品。举办红色作品展览,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项目评价
成果展示
红色书籍读后感
手绘中国红
绘制长征路线图
演红色故事
唱红歌
英语讲红色故事
红色研学
“鲜衣怒马少年时,且操且舞且从容。”此次跨学科项目化实践活动结合学科特点、年级特点,开展了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特 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性、游戏化、情境性中厚植了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为孩子们的美好人生打下鲜明的中国底色,争做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人。(供稿:邯郸市丛台区展览路小学)
责任编辑:曾庆伟
2024-04-19 16:50:47
2024-04-16 12:49:06
2024-04-16 12:49:06
2024-04-15 20:13:49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