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寸地”走向“致富园”,积极探索“美丽屋场+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盛夏时节,沿着一条平整干净的柏油路,伴着河边的微风,来到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樟树咀村筒车坝美丽屋场,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里,个个黄桃“全副武装”缀满枝头,各类时令蔬菜硕果累累,各色花卉遍布庭院周围,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
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全面科学的村庄规划引导,农村闲散土地存在分布广、零碎分散、单块面积小等特点,在空间上难以集中成片形成用地规模。一些废弃房屋、河沿、道路、坑塘、庭院闲置荒芜、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浪费土地资源,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这是衡龙桥镇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乡村振兴中发展规模经济的客观阻力。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政府想到了樟树咀村佳祺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负责人专业技术和市场经验充足,合作社有育种、栽种、冷藏等四个专业化集约基地,配套设施俱全,全程实行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已具备成熟的种植技术和完备的供销渠道。政府通过走访调研、多方考察,确定了一条种植黄桃,发展庭院经济的致富路,向村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佳祺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采取两种合作方式,一是樟树咀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流转闲置荒山400余亩,农户得到流转费用,整体出租给佳祺种植专业合作社,期间村集体以土地流转溢价空间入股,收取佳祺种植专业合作社纯利润的1.5%作为村集体分红。二是村集体和农户提供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采用“三统一”的模式,即统一的果苗供应、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的回收销售。合作社统一引进树苗,按照空地大小进行供应,并统一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修枝、包果等技术指导,村民仅需进行后续管护。果实成熟后,合作社将达标的高质量黄桃进行统一回收,入市售卖所得的85%归农户所有,余下的15%将作为合作社技术指导暨运营资金。
实现和美乡村,“庭院经济”发展与美丽屋场建设相结合
庭院经济的发展以筒车坝美丽屋场为核心,辐射周边56户农户,136人。赫山区书画协会的主席陈礼林先生,全程指导美丽屋场建设,并为凉亭和长廊提名。在建设过程中,村民积极出谋划策,不仅如此,村民还主动出资出物出力,自发筹资20.4万元,累计义务投工450天。在美丽屋场内,种植黄桃20余亩,共计600余棵,集体土地的黄桃入市售卖所得的40%归农户所有,60%的资金交由屋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作为美丽屋场的后续维护运行资金。自今年4月份屋场建成以来,累计开展2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广场舞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茶余饭后的文娱生活,充分实现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如今的筒车坝美丽屋场,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以前闲置的院子和路旁荒草丛生,自从发展庭院经济以来,村民们把房前屋后的空地都利用起来了,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更营造了良好产业发展氛围。”樟树咀村第一书记欧阳建明自豪地说。
该镇黄桃产业的发展,以“庭院经济”模式开展,既帮助乡村实现产业振兴,又保障了村民和村集体的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对促进农户尤其是脱贫群众实现收入增长、创造致富新途径有重要帮助。2022年,佳祺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村集体经济分红2万元,每棵桃树收入达800元,总计产生纯效益100余万元。
近年来,益阳市乡村振兴局鼓励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带动增收,对有条件、有意愿的脱贫人口,指导其利用房前屋后空间,实施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传统工艺、家庭车间、乡村文旅等,并鼓励县市区探索“庭院经济+乡村旅游”新路子,提升乡村旅游业态带动增收,将乡村庭院建成农民的“菜篮子”“果篮子”,让庭院“方寸地”变身群众“致富园”。(周鹏)
责任编辑:余佳华
2023-11-21 20:24:19
2023-11-20 21:44:44
2023-11-17 18:08:22
2023-11-16 20:44:33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