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赋能乡村振兴,青春助力红色使命——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暑期实践团赴乡村学校开展实践活动
在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的小分队跟随源梦支教团、黔行春晖支教团奔赴江苏邳州、贵州铜仁,以“科教赋能乡村振兴,青春助力红色使命”为主题,开启为期半个月的暑期支教活动。
邳州小分队围绕支教主题,结合当地特色设计并实施了三项课程:
团队结合学科特色自主设计开发科普课程,以生物学科特色为底色,自然教育为主线,涉及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生态观、严谨的科学观。
小分队开设跨学科实践课程弥补中小学分科课程的缺点,让学生们开展头脑风暴,参与动手操作过程,用智慧和创意,为解决海洋塑料污染出谋划策、亲自设计并制作燕子飞机。跨学科课程巧妙融合了生物、物理、美术、工程等领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团队开发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设计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用邳州特色的剪纸献礼革命精神。学生们经过红色课程的洗礼,更加珍惜和感恩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生活,更加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红色的火种接力相传,开启乡村振兴新局面。
铜仁第34小学位于贵州万山区,这里四面环山,条件相对艰苦,除了日常的授课,队员还需自己起灶做饭,但是也有着意想不到的惊喜:被晚霞包裹的村庄,夜幕降临的繁星满天,小路上摇尾巴串门的小狗,孩子们质朴天真的笑容。
生物课上,团队成员首先通过视频向同学们介绍了各种神奇的生物,引发同学们的强烈好奇心和热烈的讨论,逐步深入思考推导出答案,树立“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等诸多生命观念。团队成员通过科学课程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的热情,营造了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助力科学梦进入乡村少年的心中。
为促进乡村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支教团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的”的系列课程。工笔画课上,同学们在团队成员指导下按照步骤认真作画,一幅幅惟妙惟肖又独一无二的作品便跃然纸上。此外,非遗文化课程引领孩子走进非遗、感受非遗、领略非遗文化之美,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也将孩子们心中民族自豪感的火种悄悄点亮。
巍巍青山意,绵绵支教情。在为期两周的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以青春之力量,传递志愿服务与奉献精神,从乡土中汲取营养,一路奋发向上,通过科学教育、跨学科课程与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李玥
2023-09-19 21:01:26
2023-09-18 17:12:42
2023-09-16 22:14:54
2023-09-15 17:05:44
2023-09-12 22:46:31
2023-09-11 23:02:1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