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模范——走进郝家桥
“红个丹丹的太阳,照呀么照边区.......”一段朗朗上口的旋律带我们走进这样一个地方——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巍然伫立的雕塑上篆刻着“农村楷模郝家桥”,也承载着郝家桥村熠熠生辉的红色记忆,更感召着一批又一批奉献者前赴后继。
穿上队服、支起三脚架、举起镜头,西安理工大学“西小马”实践队先后两次奔赴郝家桥。看一看沿途风景、走一走劳模路、爬一爬上山路,感受劳模日常,聆听劳模故事,体悟劳动风尚。
透过展览馆里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句句讲解,党员模范、劳动英雄刘玉厚肯吃苦、爱劳动、重公利的先进事迹让我们不由动容。那时,刘玉厚的每响地里要上粪12袋,但是粪堆在自家院子里,而地却远在六里路之外。在施肥季节,每当东方发出鱼肚白的时候,他就背着80多斤的粪筐送粪上山,往返五、六回,回家的时候天都黑了,他的每一响地,都要比别人多打斗二八升粮食。他说,“党要我们努力生产,只要吃苦就能做到。”多么质朴的话语,却闪耀着劳模精神的光辉!
不同时代的奋斗叙事塑造出不同的劳模形象,聆听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感受劳模形象的时代变迁。现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平实的话语让队员更加地了解劳模、关心劳模、热爱劳模。
马兴业,年近80岁高龄的历史见证人,自创民谣,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听他讲述,仿佛穿越到了那个为革命理想勇于奉献的火热年代,踏着先辈们的足迹,翻山越岭、上 山下乡,重温一场慷慨激昂、震撼心灵的红色文化记忆。
修缮了房屋、开设了商店、办了家庭食堂是侯志荣讲起来就骄傲的事;他说,我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生活,以前想也不敢想。问其是否有致富奇招时,他说:“我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勤快点、吃点苦,这不算什么。”
郝家桥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吃苦肯干的精神品质,自力更生的坚韧品格,让他们完成了从“农村楷模郝家桥”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巨变。“人人学习刘玉厚”朴实无华的一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郝家桥人默默无闻地坚守。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实践队员深受感动,潜移默化地感召着我们走进劳模、学习劳模、成为劳模。
作者:朱慧 张文
责任编辑:柯鹏
2023-09-19 21:01:26
2023-09-18 17:12:42
2023-09-16 22:14:54
2023-09-15 17:05:44
2023-09-12 22:46:31
2023-09-11 23:02:1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