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甘肃平凉崆峒古镇 邂逅蓝染之美
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的衣服都是妈妈缝的,大多数是用大人的衣服改小了穿,偶尔也会买新布给我们做衣服,那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了。印象最深的是妈妈给我做的一件青绿色的上衣,上面染着朵朵茶叶一般的小小的叶子,我特别喜欢,后面不知什么原因找不见了,我伤心了很长时间。长大以后,每逢布店,都会进去转一转,试图找到类似当年穿过的那种式样的布料,可惜,看了那么多布匹,却没一种是记忆中的它。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去了一趟平凉崆峒古镇,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走进一家古法蓝染非遗文创工作室,踏进去的那一刻,脑海里的叶子上衣的印象再次复苏,那些布料,或是衣服、或是围巾、方巾以及饰品的或深或浅的蓝色,吸引到我了,从颜色最浅、接近白色的“蓝白”到接近黑色的“深蓝”,色彩丰富,以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行走间,感觉自己好像是带着天空的颜色穿云而过,我不确定那是不是记忆中的那种布,但是它们带给我的感觉是一致的,是时光的颜色、自然草香的味道,是温润而淡淡的诗意。
在与这里的非遗传承人、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李梅的交谈中得知,这是用古法板蓝根植物染色染出的布,这种技法又叫蓝染技艺,是用板蓝根叶子经过浸泡、打靛、过滤,提取蓝靛后,加入水、草木灰、黄酒进行发酵,最后将缝、扎、画处理后的布在发酵好的蓝染液里进行染色的过程。蓝染是最古老的染色技法,全世界各地都有,在化学染料出现之前,我们古人穿的衣服颜色都是从植物染色里获取的。她们老家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亦拥有悠久的蓝染历史,她经过学习和摸索,传承创新古法草木染技艺,还原出当地以素染为主的蓝染技艺。
了解后,便也和同伴一起欣赏房间里的各种蓝染文创产品,尤其是栏杆上晾晒的颜色深浅不同的布料,就像一个个蓝色的精灵随风舞动,看着看着感觉心也静下来了。感叹于蓝染技艺是全程手工操作的,不添加任何化学染色剂,植物经过多次浸染,颜色逐渐由浅变深,受温度、发酵状态、染者心情影响,所获染物也千变万化,魅力无穷。也就是每一片“蓝”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记忆中的那抹“青绿”,不可复制。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邂逅,给曾经的遗憾圆一个梦。(平凉新华少年新闻传媒教育有限责任公司 马小玲)
责任编辑:柯鹏
2023-01-13 17:19:02
2023-01-11 16:36:53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