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火青传,将青春嵌入红色画卷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通过历史实践逐步形成的社会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开展重走红色足迹、缅怀先烈、探寻红色遗迹、寻访红色事迹等实践,有利于深入学习历史,把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依托各地红色资源,持之以恒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青火青传”——赓续红色基因赴济南探究红色革命基地及“旅游+”模式推广调研团践行“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伟大理念,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农村基层学习教育,调研团队成员团结一致,发现问题共同解决,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调研、采访、线上宣传、宣讲、设计并拍摄“有灵魂、有色彩、有温度”的宣传片。
石峪寺里的红色印记: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馆

正值七月,绿树掩映、群山环绕,在高耸的长白山下,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这就是石峪寺旧址。2022年7月12日上午,“青火青传”调研团来到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在纪念馆展厅内,伴随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我们透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记载,看到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38年,在这座小小的寺庙里,李曼村、宋乐生、方子成等人率领70多名爱国志士,多次秘密集会,商定抗日武装队伍,起草救国军章程,制定规章制度……在返回途中,我们采访了家在石峪寺附近的老人。他们给我们讲述了群众英雄王长山的抗日故事,宁死不屈、拼死反抗,虽是普通百姓,但骨子里却渗透着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


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

12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朱家峪景区,探访作为“闯关东”实体依托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发展情况并做好记录。一路上小雨淅淅,石板路旁很少有物品售卖点,雨停时零零散散马扎上坐着摇蒲扇的村民,民风朴实。随后调研团来到李精一故 居旁的天河老书屋,对书屋的爷爷进行采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书屋已经开了有五年,这里的书是爷爷和朋友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来几十年零零散散收集得来。村民大都是老人居住,从2008年电视剧《闯关东》热播以来,这里经常有剧组往来穿梭。但实际上,村民们讲述,在闯关东中,朱开山的故事只是极少数。闯关东的决定,将不计其数的人们拉出绝望的边缘,但也让无数的山东人徘徊在生死关头,晨风夕露,飘零无依。对于那时饥肠辘辘的人而言,来时的路就是家,一石米、一件衣服、一根木棍、一根棍子,就算是在烈日下,也能像炕上一样温暖。


见证浴血奋战的八天八夜:济南战役纪念馆

2022年7月17号,团队成员来到济南战役纪念馆,我们首先参观了矗立在英雄山上的烈士纪念塔,站在塔前时我们感受到了纪念塔的庄严气息,在行注目礼之后,我们进入了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团队成员了解了济南战役的具体经过,认识到了济南战役胜利对于解放战争的深远意义。面对馆内陈列的真实影像和武器文物,我们仿佛置身于70多年前的那场战斗,感受到了烈士们不畏牺牲,甘愿为事业奉献自己的精神。之后团队成员纷纷在二楼的缅怀记录屏上写下了自己想说的话。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我们认为济南战役纪念馆是一处宝贵的红色教育基地,希望可以通过多方力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可以从历史中重温来时的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挥之不去的伤痛:五三纪念堂

当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了五三纪念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五三钟,团队成员了解到,每年五月三日,济南市民都会任此举行纪念活动,敲击撞钟,以示警钟长鸣,勿忘国耻。之后我们进入了五三纪念堂,一张张照片,一封封急报仿佛在向我们诉说这段屈辱的历史,通过参观学习,我们了解了日军的恶劣行径以及抗日烈士蔡公时的故事。在团队成员进行采访时,讲解员说到:“只有我们的祖国强大了,才不会再受欺辱。”
他时常带着女儿一起来献花,希望她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一九二八年那段被献血染过的历史,不仅写在纸页上,更写在每位华夏儿女的心中,告诉我们要居安思危,自强不息。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青火青传”——赓续红色基因赴济南探究红色革命基地及“旅游+”模式推广调研团调研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朱家裕、济南战役纪念馆、济南惨案纪念堂等红色基地,发现问题并切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筹备读书会宣讲会,把红色故事读出来讲出来,传承红色文化和英雄精神。提高大学生“学历史、悟思 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崇高信念,实现“双促进”。

责任编辑:柯鹏
2022-07-28 23:00:01
2022-07-25 18:15:31
2022-07-25 16:19:1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