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木雕艺术家李松亚的艺术成就展示
李松亚,1955年4月27日出生于天津市。1962年至1972年在学校读书。1972年分配到天津特种工艺品厂从事象牙雕刻,2005年退休。退休后改做紫檀、黄花梨雕刻。
象牙雕刻主要作品与获奖项:
1978年牙雕《天上人间尽开颜》李松亚 孙文元 孙墨林(微雕)合作 .参加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
1979年牙雕《女娲补天》代表中国工艺美术·象牙制品,赴北欧(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四国展。
1981年牙雕《钟馗嫁妹》李松亚 孙文元 合作 .参加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百花奖 荣获 银杯奖,收录《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象牙·金银器》卷 。
1982年牙雕《济公斗蛐蛐》获全国工艺美术 优秀奖。
1983年牙雕《熟能生巧》李松亚 朱广隽 合作.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优秀产品奖 ·象牙单项人物类创作质量第四名。
1984年牙雕《共工怒撞不周山》获全国象牙单项人物类创作质量第四名、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优秀产品奖。
1985年牙雕《夸父追日》李松亚 朱广隽 合作 .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优秀设计二等奖、参加全国第三届工艺美术展览 获轻工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李松亚创作牙雕《钟馗嫁妹》先后做钟馗与小鬼不同姿态泥塑稿多例。绘画雕塑中钟馗是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的丑陋神仙,因他驱鬼辟邪而受百姓喜欢。创作中钟馗几易泥稿后选定,毛驴顽皮不好走路,钟馗紧拉缰绳的手可遮住部分丑脸,小鬼形象上少恶坏,多诙谐可与钟馗相映成趣。此作品在1981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荣获“银杯奖”。
牙雕《女娲补天》一般牙雕与木座制作是分工的,但他为了增强女娲补天时的动势,承担了木托的制作,将其制成托举女娲的云,加强了动势与力度;而象牙的白与紫檀重色形成反差,强化了美感!
象牙雕刻传统题材:镂空象牙球、民间传说、佛教内容,人物常以仕女、儿童、老翁为主。李松亚牙雕《共工怒撞不周山》是以武士(共工)为主角,流线动感冲向不周山,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很新颖!
牙雕创作中李松亚多以泥塑小稿做前期准备,经反复推敲,投入制作,力求成竹在胸,以较完美形式完成力作。体现了他对象牙雕刻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牙雕是精细严谨的制作过程,除创意新颖、巧思外,工作中配合也是特别重要。李松亚感谢杨贵森、朱广隽、刘春和、元英萍及各工序间人员的配合与协作。
李松亚退休后创作的部分木雕作品:
责任编辑:刘振山
2022-05-12 22:27:09
2022-05-12 22:27:08
2022-05-12 20:45:23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